机械-注重视觉设计 浅阅读时代纸媒的新思路
如今,人们阅读所仰仗的媒介已不再是传统的书籍、报刊所能涵盖,网络和电视占去的时间恍如更多,由于后2者的阅读更具灵活自由性。在后两种媒体的冲击下,纸媒的发行空间在不断缩水,但笔者其实不认为纸媒在浅阅读时期碌碌无为。
精心加工信息让读者易阅读
虽然纸媒在提供的信息量方面远不及互联网,但它可以引导读者从汹涌而来的海量信息中找到最重要、人们最需要的信息。因此在浅阅读时期,作为纸媒从业者,绝不是把本来可以说深的事说浅,而是要把手中掌握的大量信息做去粗取精、深入浅出的加工,在读者注意力越来越分散的情况下,提高新闻内容的到达率和接受程度。
在浅阅读时期,决定读者是否是能够将1张报纸读下去的因平素常不只是内容本身,第1眼所触及的版面视觉效果相当重要。因此如何吸引阅读、引导阅读、方便阅读,成为报纸版面设计的基本原则。特别在电视、互联网等的冲击下,纸媒应当更重视发掘视觉潜能、寻求版面设计科学公道、强调阅读舒适和人性化,以弥补本身传播的劣势。
如今,很多报纸都在内容表达和版式编排上努力让读者易阅读。例如,在封面版做多元导读,将报纸上的特点板块、重点栏目、重点文章等在导读版上有所体现,实现导读信息量的最大化;在版面设置上坚持板块化操作危房拆迁补偿与拆迁补偿一样吗,让读者可以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;在版面表现情势上,能用图的不用表,能用表的不用文字,用最简洁的方式转达;在标题制作上,言简意赅地概括新闻事实,突失事件本质,1个标题就是1个简讯、1条微博。
深入调查采访不比时效比实效
浅阅读表现为快餐式、浏览式、随意性、跳跃性、碎片化等特点,它寻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。而阅读的另外1项功能取得知识,恐怕要通过深阅读取得。因此,读者可以浅阅读,记者却不能浅采访。
就报纸的传播优势来说,深度和观点才是看家本领。作为报刊记者,不能只满足于动态新闻的即时报道,应当利用稍迟出报的时间差,理清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民房强拆怎么办,充分利用各种报道情势,对新闻事件和现象做进1步的分析阐释,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出独具思想性和个性的深度报道,让受众在看过电视、网络后取得更深层次的信息,帮助受众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明晰立场。报纸与微博,不比海量比原创,不比时效比实效,不比速度比深度。
想要做出供读者深阅读的报道,要求我们平时做足作业。记者应当是天生的好学者。每天我们都在接触新的人和事,应时刻保持对事物的求知欲,逐渐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。只有自己学懂,写出的报道才既能深入浅出地表达,又有深入的思想内涵。我们应当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成为某些领域报道的专家,做出不但为广大受众提供信息、还可供业内人士研究参考的报道。
培养综合素质做全能型记者
作为报刊记者,成上进步的内涵应更加深广,应努力向全媒体记者转型。在笔者看来,向文字、摄影、摄像全能型记者转变,能够促使我们在全媒体时期掌握多种传播技能,从而成长为后报业时期的记者先锋。
这类转型优势明显。首先,在保证质量、深度的同时兼顾时效家庭果园拆迁如何补偿。当新闻事件产生时,报纸第2天才能发布消息,而全媒体记者则可通过网络等渠道实现实时同步报道。其次,综合利用多种传播手段,收罗各类受众。对1些时效性强的事件,全媒体记者可为网站做连线,以音视频的方式实现现场报道,更好地还原现场的环境和氛围;对1些突发事件,在摄影记者没法及时到场的情况下,全媒体记者可及时拍下重要的现场新闻图片、视频段落,并优先发表在网站上,这些图片、视频与文字报道相互补充,使报道现场感更强,更加立体生动。
全媒体将成为报业发展的趋势记者采访的文字、图片、音视频等新闻在第1时间抵达个人用户,随后在报业网站上转动发布事件的实时进展情况,然后是报纸上的全面报道,最后是新闻事件的图文视频深度报道分析;;浅阅读时期,报刊记者要深度成长,逐步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,发展成为1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。